外出旅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父母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爱孩子
TUhjnbcbe - 2022/6/1 12:39:00
节段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417/4610440.html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几乎付出所有,比如为了孩子辞职陪读;为了孩子放弃出差或者外出旅游的机会;为了照顾孩子连朋友、同学聚会也不参加了……有不少家长吐槽,有了孩子之后感觉生活一团糟,再没有自己的时间了,为了孩子起早贪黑,每天围着他们团团转,心力交瘁,孩子们却不一定领情。其实,父母的爱或许应该调整一下,把对孩子的爱与付出匀一些出来留给自己。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那么,父母如何爱自己呢?

点击下面视频(音频)收听第期精彩节目吧!(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

侯瑞灵

光明中学高中部心理科组长

父母是快乐的,孩子才会是幸福的。父母恰如其分的爱应该基于: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我爱你,我同样也很爱我自己;你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存在,但不是我的一切;我要先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你。那父母要如何爱自己呢?

1.尊重自己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有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最最重要的那个角色一定是自我。作为一个独立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只有自身的需要被看见并被满足,我们才有饱满的情感、稳定的情绪。试想,当父母身心愉悦、情绪饱满时和父母24小时待命,疲惫不堪时面对孩子,哪一种情况会使亲子沟通更顺畅和谐?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是状况频发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不好,表面上看是孩子的行为问题,但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压力和焦虑找不到出口,当我们自己的状态不好,是很难有好心情好脾气来对待孩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时觉察并满足自己的需要,发自内心的重视自己、爱自己。加完班回到家,疲惫不堪,我会选择跟孩子说明我的需要,而孩子也会逐渐学会尊重与体谅。

2.发展自己的兴趣

父母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或钟爱的领域,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物质的回报,更是精神的富足。当父母朝气蓬勃,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见识与能力,活出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时,这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最终也会跟我们一样,成为一个心中有热爱、眼中有光芒的人!而且,当父母有自己追求与寄托,才不至于全身心倾注于孩子身上。这会带来三个益处:一是父母有自己的热爱和兴趣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若父母的脸上每天绽放着微笑的花,孩子的眉宇间自然舒展如春;二是父母不至于24小时待命,疲惫不堪;三是会减少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控制,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自由空间。

3.做足够好的父母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妈妈做到“goodenough”就好了,也就是足够好,不必做到“perfect”。那什么是足够好呢,其实就是60分。用力过猛,倾注所有、甚至没了自己的爱对孩子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带来动力,但也可能让孩子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愧疚,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前两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的妈妈宋倩,她是非常非常爱孩子的,但正是这份沉重的、没有自己、没有界限的爱让女儿崩溃了,幸运的是当她意识到之后就及时改变了,而女儿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父母不必一直守在那里,只在需要时给予阳光般的爱和雨露般的支持就足够了。更不必事事躬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不能代替他/她去经历这些,我们能教给孩子的就是应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鼓励他们不断尝试自己的解决办法,并从中体验到从“不会”到“会”的成长快乐。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愿在成为父母的路上,我们能先好好爱自己。最后,附上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的几句诗,与大家共勉:请你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爱我的同时也爱着你自己/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这是爱的法则/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健燕

横沥镇第二小学专职心理教师

一、父母要理智地爱孩子

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无条件地以孩子为中心,甚至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况且,父母的牺牲并不一定能换来孩子的爱以及父母所期待的效果。

2.“有了孩子,没有自己”是当今部分父母的显著特征之一。我们注意到,自从有了孩子后,不少父母连自己平常爱吃的东西都因为孩子而不再享受,更不必谈自己的事业、兴趣、爱好与特长了。许多家长都称“只要孩子能有出息,做父母的什么都可以牺牲。”家长甘愿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以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幸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二、父母爱自己,孩子才能学会爱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因为这两者本身并不矛盾。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爱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自己的追求,父母大可不必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父母通过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能更好地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也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当孩子成为父母之后,他们也会爱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

郑小燕

寮步镇河滨小学家教专干

当父母倾其所有甚至忽略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身体的底线来抚养照料孩子,无时无刻地考虑孩子,这真的是对孩子的爱吗?如果父母连爱自己的力量都没有,又如何去爱孩子呢?所以爱孩子先从爱自己开始吧。

1.自我了解

想想自己是谁,到底要什么。在我看来,身而为人最大的功课就是认识自己。除开物质维度身体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格决定我们会带着一个怎样颜色的过滤镜来观察世界,然后作出选择和判断。我们的人格模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然后我们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强化我们的人格模式。所以在我们所有的经历、故事、感受、体验、价值观、信念系统里,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方向在哪里?我们要的是什么?这样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的摇摆,我们的内心都是笃定的。也只有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明白把他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

2.自我接纳

允许自己不完美,无条件接纳自己。我们经常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其实我们也要无条件接纳自己。这里不仅仅是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达成了一定的目标,我们接纳自己觉得自己够好。那并不是无条件接纳,而是有条件接纳。真正的无条件接纳是对于自己没有做到,做得不好的部分,我们也能够理解自己。不会为此产生愧疚和自责,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做了最好的选择,都已尽了全力,吃一堑长一智继续努力就好了。

3.自我满足

照顾好自己的需要,找到自己痛苦的根源。照顾好自己的需要,除了各种买吃、各种养生、各种健身,更重要的是照顾好我们的内心。察觉每一个令我们产生不舒服情绪(比如生气、焦虑、担忧、害怕)事件的根源,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到点了孩子还在看电视,我们为此产生的气愤,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孩子不遵守约定到点了还看电视让我们气愤;还是担心他继续看电视作业完成不了;还是怕他长时间看电视对身体不好;还是觉得他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没有听我们的话使我们感到气愤呢?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像中医看病,要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4.自我力量

相信自己值得,自己可以。有些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对自己怀疑、否认,而这个怀疑和否认的底层信念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这种事情很常见,举个我个人的例子,以前我的同事经常对我说:“你是全科人才,能说、会唱、会跳,还是金牌主持人。”以前我听到这样的话总有种受之有愧的感觉。会怀疑他说的是真的吗?这个是我吗?好像自己不是这个样子。不过现在不会了,对于别人的赞美我会照单全收。自我的怀疑和否认会让我们丧失力量,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就是值得拥有的。不仅别人的赞美我们要收到,而且我们自己要给自己赞美,觉得自己够好。这样会让我们更有力量,有了信心和力量,我们就有了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教育孩子。

往期精彩节目点击题目可回顾:

:孩子积极乐观,内心便会愈发强大!

:给孩子有效的心理陪伴,为健康成长护航!

:性别平等教育,从儿童青少年抓起!

:让孩子学会学习,从这些细节开始!

:开学收心不容缓!不同年级段各有妙招

:寒假里遇到种种教育困惑?妙解小锦囊请收好

:成功体验,孩子成长中不能缺少的“养料”!

: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宽容!

: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家长要理性给“期望”、智慧去“评价”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母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