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崛朗育儿(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不少家庭有了孩子就开始想着未来的事情,这些家长们把刚来到家庭的宝贝们都当成掌上明珠,而且直到孩子长大,全家的重心都是围着孩子。
其实过度地依赖父母,或者父母过度地依赖孩子都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凡是都要适度,父母要学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小李的女儿前不久刚出生,小李期盼女儿的到来真是太久了,加上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小孩子,看到女儿可爱的面庞,可是又想到女儿长大以后要远嫁,就突然难过了起来。
小李思前想后,想到一个“奇葩招”,给女儿签一个协议书,让女儿以后不远嫁。
协议书都是双方协商的,可是小李太担心孩子离开自己了,就直接没等孩子同意,自己先让孩子印脚印。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着,答应爸爸长大决不远嫁,一个鲜红的小脚丫就印在上面。这可还没等孩子懂事,这女儿就被爸爸用画押方式牢牢铐住了。
妈妈看到这个简直是苦笑不得,拍了这个协议书发到网络上,结果引来不少网友讨论,有的网友表示:竟然还有这种操作,还有的人说:这真是用心良苦了。
父母为了不让女儿远嫁,可真是操碎了心。现在的父母们不仅仅是不让女儿远嫁,更多的是父母离不开子女。
越来越多父母都产生了一种“分离焦虑”,对离开子女这个事情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在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常见,孩子上幼儿园不愿意和家长分开,可是为什么现在父母也有这种分离焦虑了呢?
一、为什么家长会有分离焦虑?
1.担心孩子
都说天下的父母都为孩子操碎了心,从出生开始就怕孩子出一点差错。有时候,孩子受了一点伤,最难过的还是父母。
所以父母们都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就是怕孩子受伤。
这其实也是担心孩子的表现,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还没有长大,害怕孩子有什么闪失。
2.过度保护孩子
分离焦虑最明显的体现在父母的过度反应上面,很多时候出于条件放射的保护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过度地保护孩子只会让父母更加离不开孩子。
父母的占有欲与控制欲会使得他们依然对孩子产生极大的保护欲,所以一旦父母离开孩子,他们会变得焦虑,没有安全感,人生得不到满足。
3.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家工作,最后独立。很多父母的前半生的确在围着孩子转,等孩子离家了,自己往往没有事情可做了。
这个时候产生的焦虑,其实是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人生没有了目标,渐渐的就会产生不安的心理。
二、家长的分离焦虑对孩子的影响
1.焦虑会传递给孩子
每次父母都不舍得孩子离开,即使是一小段时间的离开,父母都表现得很焦虑,其实这样的孩子也会被传染到焦虑。
他们也会逐渐变得无法离开父母,每次离开的时候,内心都会回到熟悉的心境。
2.孩子无法客观的对待分离
每一次的分离,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新的锻炼的机会。如果父母永远都无法用舒适的方式去学会告别,那么孩子在对待分离的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认识。
这种认识可能会由于父母的焦虑而变得消极,孩子们会逐渐害怕这种分离,他们无法再客观的面对分离,因为每一次的分离都伴随着一种焦虑,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性的用这种方式思考。
3.影响孩子的情绪
如果是一场外出旅行,孩子本来很开心的要出去玩,可是父母总是担心这个担心哪个的,舍不得和孩子分开产生的焦虑,这就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孩子本来愉悦的心情都被父母的焦虑所打断,同时父母的焦虑也会让情绪变得更加低沉和消极,让孩子与家长无法高兴起来。
三、家长如何缓解分离焦虑?
1.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父母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寻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的事情,可能你说你最愿意投入的就是孩子,可是孩子不是你的全部,你也不必再花过多的时间投入。
投入到以前想完成却没有完成的爱好上,比如旅游、跑步、画画、钓鱼,等等,属于自己的事情。
2.夫妻之间多沟通
我们要明白,孩子会成长,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可能父母的后半生就是和另一半度过的。
与其过度地沉浸在分离的悲伤中,不如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另一半。
多和自己的爱人沟通,有什么心事都可以互相了解,从孩子身上的丢失的那份爱,再弥补到后半生的陪伴中去。
3.树立边界意识
当你的孩子成家立业,你要清楚的记得,不要过度地干预孩子们的生活了。
凡事都要有个度,孩子长大了已经有自己的意识,所以对待孩子要有一定的界限。
所以对于分离的焦虑,我们要给自己拉一个警戒线,防止自己再陷入焦虑。
这个警戒线就是边界意识,在和孩子相处的关系中,要时刻明白这个边界,你能干预的地方,以及你需要放手的地方。
分离本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意味着,你和孩子双方的生活都要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小小的别离就是为了更好的重逢,而且不管是女儿出嫁,还是儿子婚娶,这些都是人生的喜事,我们不应该焦虑,反而应该高兴。
这里提醒大家,在舒缓自己分离焦虑的时候,我们要记得树立边界,明确边界的作用。
今日话题互动:大家对于父母不担心孩子远嫁,刚出生就签订不愿嫁协议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在你与孩子分离的时候产生焦虑时,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分享。
这里是崛朗育儿,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