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这一年多疫情控制得好,人们旅游的心又蠢蠢欲动了。那些煽动大家“再不出发我们就老了”的鸡汤又重现朋友圈,好像人人都欠自己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
当我们聊起旅行,最后的终极问题永远绕不开所谓“旅行的意义”。
▲
瑞士,圣莫里茨
看山是山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去外面看一看。
“你所行走的范围,就是你的世界。”这是鼓励很多人踏出第一步的名言。
▲
挪威,特罗姆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言。我把这种年轻时勇闯天涯式的旅行称之为“壮游”,英文叫“GrandTour”。亲眼见证的壮美山河,色彩浓郁的异域风情,陌生人的善意和意外的波折困难。可以快速增加一个人的阅历,抑或是谈资。
▲
格鲁吉亚,塞格纳给
23岁时,我在埃菲尔铁塔下吃过法餐,在北极圈里追过极光,去过蓝色土耳其,也看过撒哈拉沙漠里下暴雨。那些惊艳人生的体验,是我少年时最骄傲的事。
▲
土耳其,卡帕多奇亚
那些年旅行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许多地方并不是打飞的就能抵达的远方,旅行意味着勇气、能力和放弃现有舒适生活的选择。
我曾在零下22度的寒冬,踏雪翻山只为看一眼新天鹅堡。
温度低到相机三脚架上的橡胶冻裂,手机没电,整个人在雪里摔成雪人,就在我体力透支、慌乱又崩溃的绝望边缘,转身看到了它,雪山环绕下安静沉睡的城堡,雪霁初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她背后连绵的阿尔卑斯山。
那一瞬间冷也知道了,苦也知道了,我对着它嚎啕大哭,一下子懂了那句古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固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旅行的意义,是见天地与万物,见众生与自己。
看山不是山
说句凡尔赛的话,从南极归来,我有了抑郁情绪。
▲
南极,中国南极长城站
倒不至于抑郁症那么严重,但是我找不到旅行的动力了。到过世界上最远的远方后,再也没有什么目的地能让我像对南极一样怦然心动。当我在世界尽头看到亿万年的蓝色冰川轰然倒塌好像大海轰鸣,看到座头鲸在我触手可及的水中跃起,看到满山头蠢萌的小企鹅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许多人在旅行多年后都会遇到的瓶颈,当新鲜感和探索刺激无限拔高满足感阈值,我们总会对下一次旅行有更高的期待,直到期待无法被满足,因为好看的山、水、城堡、宫殿全世界就那么多,看一个少一个,看到后来就觉得“不过如此”。
▲
挪威,罗弗顿
特别是,当我们自以为见过世面,却发现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时候,这种挫败感尤为严重。是的,我看过世界,但当我在拥挤的早高峰地铁里时,依旧是泯然众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普通人,我和同龄人一样面对压力山大的校招应聘,吃海底捞照样要排队,办公室PUA的时候依旧拿老油条毫无办法。
▲
阿塞拜疆,Lahic
可能年轻的时候我们会把旅行看作是济世良药,失恋了失意了去陌生的地方走一走,就好像卸下了包袱。其实当再一次回归生活,那些烦恼不会消失,它们依然还在。旅行只是一片阿司匹林,可以短暂的缓解生活的镇痛而已。
看山又是山
在去过70多个国家后,我停下了脚步。
emmm,开始飞行。
当滑翔伞翼支开,奔跑着双脚离地升向天空时,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在天上追逐着热气流盘旋升空,翻过一座碧绿的山头,去看山那边的大海和溪流。
蔚蓝色的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后来在人生中几次大波折困难面前,我会回想起自己操控伞绳在空中飞行的样子。从高空俯瞰过世界倒真有红尘之外的超脱感,于是再看看眼前的困难,好像也都不值一提。
“在青春期要见识一些真正宏伟壮丽的东西,超越人类社会尺度的那种。好比如喷涌数千米高的热带火山、航行数日也不见陆地的远洋、燃烧着坠落的千百颗流星。
在未来许多幽暗逼仄的时刻,这些事物就是我们逃脱的绳索。”
那些旅行路上的难忘经历和小确幸,确实抚慰了平凡生活里焦躁的心,可能这就是我们踏破铁鞋想要去探寻的“旅行的意义”吧。
感谢全球奢华精品酒店(SmallLuxuryHotels)提供的开放式选题作业,凯迪终于有机会干一碗旅行鸡汤。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推倒重来三次终于面世,也算是对自己过去几年游历70多国的总结。
SLH是凯迪非常喜欢的高奢小众酒店集团,全球有家偏重“小而美”的精品酒店成员,从新锐现代的设计,到17世纪的古堡;从城市中心的酒店,到遥远的私人岛屿;从历史悠久的乡村小屋,到田园度假胜地,你喜欢的都有。此外,在中国也有十几家各有特色的成员酒店,有几家算得上“有生之年必打卡系列”。特别是木守西溪,凯迪特别喜欢,等今年有机会去睡过再来po体验。
回顾一下曾经旅行路上的小确幸,有哪些触动让你鼓起再一次出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