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陈昌被“双开”,通报指出其“甘于被‘围猎’”,大搞权钱交易;9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一级巡视员何美华被“双开”,通报指出其“‘亲’‘清’不分,甘于被‘围猎’”;之前,海南省儋州市委原常委、市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易向阳被“双开”,通报指出其“面对‘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抵挡不住诱惑,蜕化变质”……近期,纪检监察机关连续通报典型案例,释放严防领导干部被利益集团“围猎”绑架的强烈信号。
当前,腐蚀和反腐蚀斗争依然严峻复杂,高压态势和顶风作案并存,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风险挑战和腐败问题关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围猎’和绑架领导干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
利益集团不择手段“围猎”领导干部,是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原内蒙古银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宋建基被公布开除党籍,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措辞极为严厉,直指其“利用监管职权谋取私利,与不法利益集团相互勾结、捆绑利益,甘当‘内鬼’”。
此后披露的案情显示,在不法金融集团有组织、有预谋、分层级的拉拢腐蚀下,原内蒙古银监局领导班子集体沦陷,毫无忌惮收受、索要股权、房产、现金和各种贵重物品,共计折合人民币7亿余元。时任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在多个场合表示:“领导,我们跟随你,你给我们撑住腰,我们在前面冲,等老了我们一块玩。”意思是,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包商银行“搞好了”,银监局领导也会有回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问题。在已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例中,往往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大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了个人仕途升迁搞利益输送;有的民营企业主在掌握经济权力后,谋求政治上的权力,“围猎”腐蚀党员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形成利益集团。一些领导干部被不法分子“围猎”,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又同不法分子结成利益集团,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利益集团不择手段“围猎”领导干部,是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当前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案例表明,在复杂的外部条件下,针对领导干部无所不用其极的“围猎”,是造成一些人被拖下水、在违纪违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的直接原因。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无论是总体数量、行政级别、案件情节,还是涉及领域、社会影响,无不凸显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问题之突出。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势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情谊投资、私人定制、迂回包抄……利益集团“花式围猎”领导干部,滋生腐败问题,践踏公平正义
从现实情形看,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主要有以下几种伎俩——
一是直接交易型,表现为常见的“权权、权钱、权色”交易,领导干部心甘情愿为利益集团所俘获。一些被通报“甘于被‘围猎’”的落马干部即是典型。二是情谊投资型,利益集团从细微之处入手、从日常生活出发,逐步对领导干部开展情谊投资,伺机谋求不正当利益,“温水煮青蛙”是其鲜明特征。如川煤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阿多,因商人老板故事讲得感人,认为其重情重义,视之为兄弟,结果陷入其圈套。三是私人定制型。利益集团事先摸清领导干部的个人偏好或特殊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围猎”。如广东省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余锡盆和妻子喜好外出旅游,老板便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旅行团,一应解决往返机票、酒店住宿、吃喝玩乐等费用,对其妻子看中的奢侈品悉数买单。贴心攻势下,余锡盆陷入深渊而不自知。四是迂回包抄型。一些领导干部抗诱惑能力较强,或难以直接接触,利益集团便迂回“围猎”,先俘获领导干部身边人,再借助他们谋求不正当利益。
利益集团如此挖空心思“围猎”领导干部,主要还是盯上了其手中掌握的公权力,试图攫取更大的利益。一些领导干部在“花式围猎”中愈陷愈深,有的成为商人口中的“老大”或“大哥”,有的商人成为领导干部眼中的“自己人”。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交易,就在你来我往中暗地进行。
从查处的案例看,权力和资本相互勾兑,不仅滋生腐败问题,污染政治生态,还破坏社会公平公正,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如安徽省蚌埠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原局长赵明伟与个体商人串通,一个前台“拉生意”,一个后台“开绿灯”,赵明伟从中收受巨额好处。为增加自己属意企业的中标概率,赵明伟改公开招标为邀请招标,精准设定层层关卡,故意将有实力的企业排除在邀请招标之外。
此外,利益集团还违规干预司法、妨碍行政执法,践踏社会公平正义,使公众对法律、制度的公正性、严肃性产生怀疑。
权力寻租,内外勾结形成利益集团,致使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打折扣
个别腐败案件暴露出一种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