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育人
润物无声
从没有一个假期如此漫长,从没有一段如此长的时光可以亲子终日陪伴。这个长假给我们每个家庭带来了挑战,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其实,家庭教育没有固定模板,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别环境和真实情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从优秀的家长身上汲取力量,迎来各自的成长。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第一期的家教故事--
邵思琦家庭四年六班
家教口号:重言教,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我与孩子共成长。
用心陪伴静待花开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成败,家庭教育很关键。孩子儿时建立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都会刻进他的骨子里,进入到他意识的深层,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所以说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母亲,我同孩子一样,每天都在成长,也在探索。
一、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很多家长都问我:如何把思琦培养的这么喜欢看书?其实,我想说的是:习惯是培养的,但首先得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不要给孩子太多限制!孩子对书表现出兴趣,不是从规规矩矩阅读开始的,而是从撕扯啃咬开始的。对此,很多妈妈表示头疼,那这些表现是不是说明孩子不爱阅读?不是的。对于启蒙阶段的宝宝而言,书跟玩具没什么两样,啃咬是他们探索的方式,如果这个时候你给孩子画出若干条条框框,徒手夺书,大声呵斥,孩子就会把看书当禁忌,以后让他读都不读了。毕竟,前期培养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另外,选书要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而不是全凭大人的喜好。当孩子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出现在书中,才会更愿意读下去。
在思琦刚过一岁半的时候,我就给她读诗歌,后来,我们便采取指读的方法给她读故事,三岁的时候她已经可以独立安静的看书了。现在,思琦阅读的习惯已经养成,她已然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都会去当地比较大的书店,挑选几套她喜欢的书籍;周末一旦空闲,孩子也总是到书店和超市图书区阅读。丰富的书籍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因为阅读,孩子朗诵和诗词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也爱上了写作。至今,思琦独立阅读的书目已逾千本,背诵的唐诗、宋词余首。与此同时,思琦将所读、所看、所感积极转化为各种活动:雷锋赞歌演讲、读书展演主持人、校园朗读者、实小首届诗词大会等等。
我见过一些工作能力很强,自身十分优秀的父母,但是他们的孩子身上看不到学习的动力,也少有阅读的习惯。这全都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会陪伴孩子一生。作为家长,在忙碌的当下,无论工作和学习多忙,也要和孩子一起坚持读书,一盏小灯,淡淡昏*,几本图书,脉脉书香,让心灵在宁静中获得抚慰,从书香中汲取营养。
二、身教胜言传,不断自我成长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人过中年,疲惫不堪,生活五味杂陈,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我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我们的言行举止会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是枝裕和在《如父如子》一书中提过: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许多家长只是生理的成人,却是心理上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
作为母亲,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特别重要。作为一个职场女性,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会坚持自我成长:给自己竖立阶段目标并且全力以赴;坚持每晚的睡前阅读,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她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参加单位与社会的各类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的同时也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
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如此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上行”为善,“下效”自然也为善。我始终觉得,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孩子,也是为自己。
“孩子是天使”。如果不是养育她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三、感恩成长,回馈社会
学会感恩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让孩子学会感恩、奉献和回馈,孩子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不干涸。我们只有把自身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真诚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感恩不只是靠嘴说的,更需付出。所以校外生活中,我会经常和她到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参加“捡烟头”、“除小广告”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一名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光荣使命。
教育无处不在。年的农历新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混乱不堪。孩子已经10岁了,很多东西已经明白,她不再仅是旁观者,而且是经历者。每天我们会和孩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