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店,5年,5只。”“3号店,7年,3只。”…...47岁的老板王志林习惯了每天4点多起床,从他位于德清的中华鳖养殖基地里挑好顾客前一天要的甲鱼,开车配送到杭州的门店。一趟跑完,天刚微微亮。年卖6万斤他拒绝风投专心养甲鱼王志林出生于浙江安吉县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几乎每天帮父母种地插秧。中专毕业后,王志林被分配到浙江省水产局直属单位当技术员。面对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王志林却觉得在浪费生命。年,他不顾家里反对,辞职下海了。此后,王志林筹钱接下了当时余杭的绿望甲鱼品牌,并挖了原公司的女财务陈杜娟跟他运营品牌,做销售。他的直性子一度让小陈姑娘很崩溃——不管是男是女、什么工种,进单位先挖甲鱼蛋,下塘测水质,撒甲鱼苗,收鲜鱼、摸螺狮喂养。“你每个生产流程都要经历,才有话语权。我们这种行业,不需要营销话术的,你都经历过就都讲得出。”没想到,刚有起色的生意却因为行业“温室甲鱼”越来越多,鱼龙混杂,产品大量滞销,一年亏损了几十万。王志林愁得睡不着觉。他跟小陈商量,“我们基地不转型,就等死了。我不坐办公室了,你也不好坐办公室。我们也没有店,要么先进社区去。”一开始,王志林觉得自己一个总经理去社区摆摊,太没面子了。但后来,他想通了。“实际上,谁都不认识你,你哪来的面子啊?”他补充说,“你要打开市场嘛,每天有熟面孔来买你东西就说明有回购率,品质好,这个才是面子。”现在,王志林不是每天一早给城区直营门店配送甲鱼,就是忙于省、市农业系统邀请参展的农博会、展销会——杭州、上海、嘉兴、德清、桐乡,他到处跑。王志林连续参加了七八年农博会,捧回来浙江农博会优质产品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等等不少奖项。6年间,王志林在杭州开出了四家门店。店不大,十几个平方,客人却不断。一年要卖出近6万斤甲鱼。碰上逢年过节,要到小店里买一只甲鱼,得排队半小时。有风投机构看中品牌联系上他,说可以帮助融资。王志林摇摇头,“我们这种活口的东西,除非你想玩,那让风投进来,搞资本运作。我做实体的,总感觉和这个格格不入的。”
(养甲鱼人王志林的故事,点这里→杭州这家10平方不到的社区小店,被风投看中!)
在浙江省内,和王志林一样用“匠心”做土特产品的匠人还有很多。平常你可能不会注意到他们,但是今天,我们要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但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被你们“看见”。
带“千万家人”走遍中国他是“游牧”养蜂人“不管我是坐在北京的写字楼里,还是住在宽敞明亮的小区里,我始终记得看着我在大雨中看着父亲佝偻着身子搬蜂箱,我一定要把父亲的蜂蜜卖出去!”40多岁的陈贤明总是想起几十年前父亲养蜂寻蜜的场景。职业养蜂人,是带着蜜蜂游牧的。陈贤明的父亲陈木春,是初代“游牧”养蜂人。上世纪70年代,汽车运输还不发达,陈木春扛着蜂箱上火车,带着蜜蜂从中国南方出发一直北上,再南下,周而复始,追着花期去采蜜。一年只有两个月,待在家里。*,蜂箱从大卡车上搬下准备采蜜游牧养蜂人风餐露宿,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搭起帐篷就是家,除了旅途的劳顿,还有四处迁徙的漂泊感,这是最难熬的。信息的不畅通,游牧养蜂人的付出和收获很难成正比。上世纪90年代,青海的天然油菜花蜜,陈贤明的父亲卖给商贩,四块钱一公斤。但在北京,市场上卖的油菜花蜜价格可达40元一斤。“大都市的消费者渴望买到真蜂蜜、好蜂蜜,但苦于找不到买的地方或不放心,而像我爸爸这样在深山区的职业蜂农,蜂蜜再好也卖不出,卖不起价格......”年,网购兴起,陈贤明在网上开店,取名“蜜爱蜜”,9年后,他就做到了在网上店铺同类商家中位列前三。
绍兴嵊州的野桂花蜜
父亲和哥哥专心采蜜,陈贤明的任务是前往全国各地。陈贤明选择了60多户职业蜂农,和蜂农签订‘高浓度蜂蜜收集’协议,保证蜂蜜品质。“蜜爱蜜”养蜂合作社如今有箱,养的蜜蜂成千上万,年产天然蜜吨。(游牧养蜂人陈贤明的故事,点这里→“游牧”养蜂人为寻蜜带“千万家人”走遍中国)杭州大叔把鱼池变成学校自己当上了鱼校长
余杭区的仁和街道,是一处占地千亩的渔场。每天,有斤鲜活的鱼儿,由此运向杭州的盒马鲜生、世纪联华等货架。
不同于其他渔场,这里的淡水鱼,按生长阶段被划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鱼儿要“毕业”上市,还必须经过“跑步”训练。
这家主营水产的企业,上下60多名员工,居然没有一个销售岗位——反而,这家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职员从事着动物食品和水质改善的科学研究。
张高立,因自己的养鱼理念,被旁人冠以“鱼校长”的称呼。在他的渔场,一条鲜活的鱼绝不止“放、喂、养”这么简单。
“鱼校长”的大*鱼从“动物食品与饲料”的理念转换,到如今养殖全环节的精细管理思维。这些元素,推着他在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时段,进行全面革新。在鱼儿的长成过程中,张高立用自主研发、享有专利的动物食品替代了传统饲料;为了防治病害,同样具备自主专利、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包,替代了泛滥于传统养殖业的抗生素疗法。渔场里的每一种动物食品、中药包,都是根据不同品类的鱼儿量身定制,“我们给鱼儿创造一个更接近于天然,但环境更加安全的成长过程。”成功之后的总结,总是显得水到渠成。创业之初,张高立养殖了一批黑鱼,却因一个意外,工人往池里投了大量抗生素。20多万条鱼,让鱼贩子低价收走,还是就此填埋,张高立面临抉择……(杭州“鱼校长”的故事,点这里→杭州大叔把鱼池变成学校,自己当上了鱼校长)他们都在浙江农博会
卖甲鱼的王志林、鱼校长张高立,游牧养蜂人陈贤明都是入驻“网上农博”的商家。
11月20日——24日,一年一度的浙江农博会来了!这次农博会还能线上逛展,逛展的平台就在“网上农博”APP。
网上农博上的商品都是由浙江省内各地市的农业农村局推荐,再经品控、物流、售后等多层考验之后,才能入驻网上农博。
因此,网上农博上的商家,都是浙江省内做乡村土特产品的“匠人”。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