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0天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用镜头揭开 [复制链接]

1#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余如波)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约公里,极值深度米,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徒步穿越这条峡谷,今天仍被众多探险者视为畏途。然而早在年5月,被誉为“西部探险摄影第一人”的成都摄影家吕玲珑就组织了一支8人探险团队,雇用近50位民工,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当时名为南迦巴瓦大峡谷)拍摄、考察,完成了50天徒步穿越公里的探险之旅。

这趟艰险的旅程,吕玲珑共拍摄上万张图片,并于次年出版摄影画册《南迦巴瓦大峡谷:绿色峡谷揭秘》,揭开这个“地球上最后的秘境”的神秘面纱。这番“壮举”过去整整20年,最近又被探险摄影爱好者们旧事重提,津津乐道。#SplitPageHere#

徒步深入大峡谷探寻“盲点”

尽管名字听起来很“秀气”,吕玲珑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绝大多数时间其实都以大胡子的威猛形象示人。这位性格强悍的摄影家,早在年便发起并全程参与“纵横祖国五万里”摄影综合考察活动。为期一年多的行程中,他们驾驶三轮摩托车纵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深入世界屋脊和高原无人区,拍摄了无数撼人心魄的作品。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吕玲珑几乎跑遍了整个康巴藏区,并向西、向北延伸至西藏阿里和新疆阿勒泰,几乎与世隔绝地进行探险与拍摄。他用镜头揭开稻城亚丁、牛背山等美景的神秘面纱,吸引了大批驴友和游客慕名前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藏自治区准备与地矿部(国土资源部前身之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合作,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吕玲珑拍摄的作品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大、最深的峡谷,这让吕玲珑一下就动了心:“由于地势险要、环境恶劣,雅鲁藏布大峡谷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外探险家、摄影家、地质学家长期试图探索这里的奥秘,然而图片、文字资料依然有大量盲点。”

年5月,吕玲珑与纪录片导演洪杨、摄影助手曾承东以及地质、旅游工作人员等8人,组成探险摄影队。从成都出发之前,吕玲珑详细列出物资设备清单,近百种物品大到野外露营设备、小到防蚊药都逐一准备妥当。

探险队来到西藏林芝排龙乡,选择从帕隆藏布江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前,他们还在当地雇用了近50名民工,担任背夫、向导、翻译等职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当地人运送物资已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人只能背25公斤东西。”吕玲珑说。#SplitPageHere#

揭开“自然博物馆”冰山一角

当年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被探险者称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吕玲珑通过自己的拍摄,揭开了这片秘境的冰山一角。

雅鲁藏布江由西向东奔流,在米林县境内转向东北方向,穿过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之间的狭长地带,突然环绕南迦巴瓦峰转折南流,形成若干气魄宏大的马蹄形大拐弯。人们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了解,当时多仅限于著名的扎曲大拐弯,而吕玲珑等人的考察与拍摄,展示了另外3个大拐弯的倩影。为了完整拍摄这些大拐弯,他们需要从峡谷中爬上高高的山顶,并沿着山脊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有时需要花费一两天时间。

扎曲大拐弯一侧的南迦巴瓦峰,地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交会处,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就连当地人也难睹真容,所以又被称为“羞女峰”。为了拍摄南迦巴瓦峰的日出,吕玲珑和洪杨让队员们休整一天,只带了4匹马和两个民工登山,一路爬到海拔米左右的营地,可惜只拍到了雪崩。

抵达终点西藏米林县派镇之前,探险队一行翻越了海拔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这里位于大陆高原寒流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交汇处,阳光、风雨、浓雾“随机切换”。探险队翻越时,20多公里路程几乎不见道路,完全是在坚硬的岩石上攀行,其间还要穿过冰川雪坡。“山顶能见度几乎为零,积雪有一米深,只能像动物一样伏地爬行。”吕玲珑回忆道。

除了雄壮的山水景观,吕玲珑对途中的生物多样性尤为感兴趣。据他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迂回北上青藏高原的仅存通道,由此带来丰沛的降水和茂密的植被,被称为“高原上的西双版纳”。“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带,自上而下依山峡展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丰富,堪称世界上少有的自然博物馆。”行走在蓊郁的森林中,吕玲珑时常与成群的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擦肩而过,铁杉、罗汉松和各种蕨类植物也在他的镜头中大量出现。#SplitPageHere#

探寻峡谷居民的古朴生活

除了拍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风光,吕玲珑还捕捉到大量的峡谷居民的古朴生活瞬间。

探险队雇用的民工中,有不少世代生活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内的门巴族、珞巴族村民。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与探险队的交流很困难。

一路上,探险队经过一些村寨,他们发现村民们还延续着狩猎习俗,男子经常携带弓箭与腰刀出行。当地人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砍伐灌木后用火焚烧,利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一年或数年后再易地耕作。吕玲珑还发现,他们的配饰中有很多闪闪发光的贝壳,这或许是由于远古时期,这里原本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在一些村寨中,用皂石制作的石锅很常见。石锅一般为圆形,壁薄底厚,锅口两端均凿出锅耳,造型古朴典雅。村民们用石锅做饭,这种传热、散热都很慢的炊具,能烹制出具有独特香味的饭菜。

由于地势险要,村民们主要依靠溜索、藤桥外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都是崇山峻岭,溜索得从高山牵过江去,产生巨大的落差。绳索两头系在两岸的岩石或树上,形成一个下坠的弧线,过江人从一头向另一头滑去。前一半速度特别快,到了溜索最低处,需要双手用力拉才能抵达对岸。“滑在江面上的时候,人的背脊都贴着水面,一个浪头打过来,常会浑身湿透。”探险队的装备都放在背篓里,跟人一起滑过去。一次过江时,身背电影胶片的民工不慎坠入江中,尽管人安全上岸,已经拍好的胶片却全部被水冲走,这也成为洪杨和吕玲珑长久的遗憾。

墨脱是雅鲁藏布江在国内流经的最后一个县,随着年公路通车,当地交通状况已经大为改观。洪杨后来去墨脱时发现,过去探险队员艰难通过的索桥,现在大都变成了钢筋水泥,年轻人也渐渐不会溜索了。#SplitPageHere#

#SplitPageHer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